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
中国校外教育独家发布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 通过问卷形式,对已参与多届“校办读书节”活动的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得出结论如下: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普遍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多数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读些课外书与备考之间“有点矛盾,但能协调好”;从动机来看,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读课外书的实用目的较为突出;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近半年里“不读课外书”的只占少数;初、高中毕业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校办读书节”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有促进作用,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成长有帮助。学校应在初中阶段加大课外阅读教育的力度,以免错过终身阅读习惯养成的临界期,而在高中阶段,则应注重“查漏补缺”,尽力召回课外阅读的落伍者。
关键词: 中学生;课外阅读;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认知与行为
作者简介:姚佩琅(1966.04- ),女,汕头市东厦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
从2010年开始,汕头市东厦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完全中学)便举办一年一届的读书节,至今已有六届。校办读书节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其研究可有不同的角度。这里,主要探讨中学生在课外阅读问题上的认知与行为。
一、调研的时间、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研时间: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5月至6月。
2.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为汕头市东厦中学初三级学生234人和高三级学生198人。
3.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为“校办读书节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问卷的设计为封闭式。
4.调研方法:调研方法主要为(1)问卷法;(2)分析法;(3)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先后发放问卷432份,全部收回,经核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的具体数据见下表。
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阅读的认知与行为调查统计表
问题 |
备选答案 |
初三女生118人 |
初三男生116人 |
高三女生89人 |
高三男生109人 |
①你认为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读一些课外书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吗? |
A.很有利 |
38 |
40 |
21 |
32 |
B.有利 |
70 |
60 |
47 |
46 |
|
C.不利 |
0 |
1 |
1 |
1 |
|
D.很不利 |
0 |
3 |
1 |
2 |
|
E.难说 |
10 |
12 |
18 |
27 |
|
②你认为中(高)考前读些课外书与备考之间有矛盾吗? |
A.矛盾很大,无法协调 |
8 |
12 |
15 |
24 |
B.有点矛盾,但能协调 |
79 |
80 |
53 |
69 |
|
C.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前者对后者很有益 |
31 |
25 |
21 |
11 |
|
③你在中(高)考前读些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什么? |
A.休息,消遣 |
23 |
36 |
30 |
29 |
B.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
40 |
49 |
20 |
30 |
|
C.积累素材,以便写好作文 |
57 |
35 |
41 |
46 |
|
D.其它 |
3 |
7 |
1 |
4 |
|
④这学期,你买过课外书吗? |
A.没买过 |
54 |
65 |
54 |
65 |
B.买过 |
61 |
51 |
32 |
36 |
|
⑤近半年来,你读课外书的时间,平均每天约多少? |
A.0分钟 |
13 |
17 |
22 |
23 |
B.1-10分钟 |
29 |
26 |
32 |
36 |
|
C.11-20分钟 |
30 |
30 |
27 |
22 |
|
D.21-30分钟 |
23 |
24 |
5 |
19 |
|
E.31-60分钟 |
13 |
8 |
3 |
2 |
|
F.61分钟以上 |
9 |
11 |
0 |
4 |
|
⑥上高中(大学)以后,你打算多读经典书籍,还是多读流行书籍? |
A多读经典书籍 |
18 |
22 |
17 |
21 |
B.多读流行书籍 |
16 |
26 |
11 |
27 |
|
C.都多读 |
69 |
60 |
59 |
45 |
|
D.都不读 |
3 |
8 |
2 |
16 |
|
⑦你认为目前制约着同学们多读课外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A.考试制度 |
77 |
71 |
52 |
71 |
B.教师指导、引导不够 |
14 |
16 |
14 |
25 |
|
C.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
23 |
33 |
29 |
20 |
|
D.少有好书可读 |
9 |
12 |
4 |
16 |
|
E.没有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 |
23 |
24 |
27 |
31 |
|
F.互联网普及 |
21 |
23 |
28 |
30 |
|
G.其它 |
5 |
11 |
3 |
7 |
|
⑧“读书节”各项比赛活动的奖品都是书籍,你认为好吗? |
A.很好 |
50 |
32 |
27 |
24 |
B.可以 |
59 |
64 |
54 |
52 |
|
C.不好 |
8 |
20 |
8 |
30 |
|
⑨你认为学校办“读书节” 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有促进作用吗? |
A.很有作用 |
23 |
23 |
10 |
4 |
B.有作用 |
59 |
52 |
37 |
45 |
|
C.作用不大 |
30 |
25 |
35 |
36 |
|
D.毫无作用 |
4 |
15 |
7 |
20 |
|
⑩学校已举办了六届“读书节”,你认为对你的学习成绩或成长有帮助吗? |
A.很有帮助 |
18 |
17 |
9 |
5 |
B.有帮助 |
57 |
51 |
33 |
37 |
|
C.帮助不大 |
32 |
28 |
35 |
39 |
|
D.毫无帮助 |
9 |
20 |
12 |
28 |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统计表显示,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很有利”的占30.32%,“有利”的占51.62%,“不利”的占0.69%,“很不利”的占1.39%,“难说”的占15.51%,。其中,初三级学生认为“很有利”的占33.33%,认为“有利”的占55.56%;而高三级学生认为“很有利”的占26.77%,认为“有利”的占46.97%。由此可知,绝大多数的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其中,初中毕业班学生比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认同比例更高。
统计表表明,在读课外书与备考的关系问题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矛盾很大,无法协调”的占13.66%,认为“有点矛盾,但能协调”的占65.05%,认为“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前者对后者很有益”的占20.37%。其中,初三级学生认为“无法协调”的仅占8.55%,认为“能协调”的占67.95%,认为“没有矛盾且有益”的则占有23.93%;而高三级学生刚好相反——“无法协调” 占19.70%,“能协调”占61.62%,“没有矛盾且有益”仅占16.16%。由此可知,第一,绝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能够协调好课外阅读与备考之间的矛盾;第二,初中毕业班学生自认“能协调好”的比例相对高些。
统计表显示,在中、高考前毕业班学生读课外书的目的主要为“休息,消遣”的占27.31%,“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占32.18%,“积累素材,以便写好作文”的占41.44%,“其它”的占3.47%。其中,目的主要是“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初三级女生33.90%,男生42.24%;高三级女生22.47%,男生27.52%。而目的主要是“积累素材,以便写好作文”的,初三级女生48.31%,男生30.17%;高三级女生46.07%,男生42.20%。由此可知,第一,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多数是“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他们何以多数认为“读一些课外书有利于语文成绩提高”的原因;第二,在读课外书的目的有更多的实用成分方面,高中毕业班比初中毕业班明显,女生比男生突出。
统计表表明,毕业班学生在中、高考前几个月“买过课外书”的占41.67%,“没买过课外书”的占55.09%。其中,初中毕业班学生“买过”的比例(47.86%)略高于高中毕业班学生“买过”的比例(34.34%)。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中考压力低于高考压力的结果。
统计表显示,毕业班学生在中、高考前半年里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平均“0分钟”的占17.36%,“1-10分钟”的占28.47%,“11-20分钟”的占25.23%,“21-30分钟”的占16.44%,“31-60分钟”的占6.02%,“61分钟以上”的占5.79%。其中,读课外书“0分钟”的,初三级学生为12.82%,高三级学生为22.73%;而读课外书“31分钟以上”的,初三级学生为17.52%,高三级学生为4.55%。由此可知,第一,虽然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普遍有课外阅读,但时间非常有限——约有一半在1-20分钟之间;第二,从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课外阅读以及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稍长的情况来看,高中毕业班学生远不如初中毕业班学生。
统计表表明,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打算升学后“多读经典书籍”的占18.06%,“多读流行书籍”的占18.52%,“都多读”的占53.94%,“都不读”的占6.71%。其中,“多读经典书籍”的,初三级17.09%,高三级19.19%;“都不读”的,初三级4.70%,高三级9.09%。由此可知,第一,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打算升学后无论经典书籍还是流行书籍“都多读”,只有少数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打算“都不读”;第二,在书籍类别的价值取向上,高中毕业班学生略优于初中毕业班学生;第三,已经厌倦读课外书的学生的比例,初中毕业班低于高中毕业班。
统计表显示,在“目前制约着学生多读课外书的主要因素”问题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是“考试制度”的占62.73%,认为是“教师指导、引导不够”的占15.97%,认为是“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占24.31%,认为是“少有好书可读”的占9.49%,认为是“没有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的占24.31%,认为是“互联网普及”的占23.61%,认为是“其它”的占6.02%。由此可知,在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眼里,“考试制度” 是“目前制约着学生多读课外书的首因”。 而这一点,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1]
统计表表明,在“读书节各项比赛活动的奖品都是书籍”问题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认为“很好”的占30.79%,认为“可以”的占53.01%,认为“不好”的占15.28%。其中,认为“不好”的,初三级女生6.78%,男生17.24%;高三级女生8.99%,男生27.52%。而认为“很好”的,初三级女生42.37%,男生27.59%;高三级女生30.34%,男生22.02%。由此可知,第一,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读书节各项比赛活动的奖品都是书籍”;第二,在高度认可方面,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初中毕业班的比例高于高中毕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