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中心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学界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
躬耕数学 点亮学生梦想
添加时间:2020-09-21    阅读次数:1386

躬耕数学 点亮学生梦想

——记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

 从教30多年,他醉心数学教学,改变了学生“数学很可怕”的认知;他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以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学生未来;他心系教育扶贫,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身体力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范大学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他就是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夯,还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主要研制专家,“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开创者、推动者、实践者,不久前,他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以数学为乐的大先生

  “高老师讲课特别有意思。”东北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何丽说,“高中老师更多讲如何做题,但高老师主要教我们那些数学知识是怎么来的,如何与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在高夯看来,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解题算题,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格物致知的能力。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每周一上午8时,年逾花甲的高夯就早早地戴好耳麦坐在电脑前,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跨越空间为学生讲授“人文数学”。这是高夯连续从教的第39个年头。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担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还是学校党委常委,高夯始终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即使在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时期,时任教务处处长的他也没有中断为本科生讲课。行政工作繁忙,他就将课程安排在晚上7点半到9点,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有的人表示不理解,他莞尔一笑说:“数学是我最大的乐趣,三尺讲台是我今生的挚爱!”

  对大多数人而言,高校数学课是枯燥、深奥、抽象的代名词。但在高夯的数学课上,学生都非常享受每节课带给他们的快乐。用学生的话说:“高老师的课改变了我对数学课‘很可怕’的认知,数学其实是很有趣的,听高老师的课,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每节课都意犹未尽。”高夯身材瘦小,但讲起课来生动有趣,感染力极强,学生们还亲切地称他“数学老顽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宋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中,西湖六月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那它是什么季节呢?”“篮球场是平面的,还是曲面的呢?”……这都是高夯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高夯不只是数学家,还是哲学家,善提“日用而不知”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许多高校向文科学生开设了“文科数学”课,而在东北师大这门课叫“人文数学”,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高夯为文科生开发了“人文数学”课程与教材,并将人文数学课程做成网络课程,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他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名称改了一下,也不是对专业数学简单压缩,而是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和探索,有利于培养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说。

  点亮学生梦想的筑梦人

  “没有高老师的点拨和帮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林萍说。2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林萍原本在大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1997年暑假,她怀着对数学的热爱,从大连来到长春,走入东北师大校园,成为数学系的一名函授生。高夯发现了她的数学天赋,便鼓励她考研,让她旁听自己专门为培养科研人才开设的本科数学基地班课程。考研前几个月,高夯还帮她安排宿舍。第二年,林萍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又攻读博士,最终留校任教,成为数学教授。

  在高夯心中,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出彩。2010年,高夯收到一封来自吉林省孤儿学校的来信,一名学生慕名向他求教,说自己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高夯虽未在信中看到数学难题的“特殊”之处,但这个“特殊”的孩子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关爱这个缺少父母关怀的孩子。高夯几经周折找到了他,了解到这是个性格内向、孤僻,偏科严重的孩子,唯独喜欢数学。高夯送给他一本《数学分析》,嘱咐他认真阅读,自己以后要检查。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多忙,高夯总是抽出时间,对他进行辅导,帮他解决生活和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渐渐地,原本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后来如愿考上大学。

  “学校不是工厂,课堂不是流水线,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各有特点和个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与条件。”这是高夯常说的话。2017年,为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东北师大成立了数理基地班“陆家羲班”,彼时已经61岁、刚刚卸任学校领导职务的高夯主动请缨,担任该班班主任。“陆家羲班”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迥异,专长不一,但谁适合学几何,谁适合学代数,谁适合学统计,谁适合学理论物理……高夯都了然于胸,他为每名学生都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他们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重任,又要脚踏实地,安心读书,打牢基础,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关键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0余载寒来暑往,高夯始终扎根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从缕缕青丝到两鬓斑白,他教过的数万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将高夯的教诲铭记心间,将“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品格不断传承。

  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高夯不仅对自己的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将目光投向全国基础教育。高夯常说:“师范大学培养的是中小学的老师,他们要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把中小学老师培养好了,他们再到基层、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多少年来,谁也说不清楚,高夯曾多少次颠簸往返于长春与抚松、喀左、林甸等多个贫困县之间。他带领团队探索实施UGS教师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东北师大教育扶贫之路。

  1996年,还是数学系主任的高夯就开始思考如何用东北师大的优质资源服务于贫困地区的教育。2007年,时任教务处处长的他开始着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的具体建设,致力于推动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的共赢。从最初一个一个实验区学校的跑点拓荒,再到反复考察签约,高夯带领团队在东北的贫困地区风餐露宿,挥洒汗水,奉献教育智慧。从此,东北师大的师范生有了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找到了实践能力提升的沃土。东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也推动了贫困县教育质量提升,为这些地方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高夯带领学校各学科讲师团不断深入实验区中小学,听课、评课、送课、巡回作报告,足迹遍及东北30多个县区、近百所学校,培训了近万名基础教育教师。同时,更多教师从实验区走出,从四面八方走进东北师大“回炉再造”,增强造血功能。这样,优质教育资源从“象牙塔”延伸扩散到东北地区的中小学,并延伸到全国其他省市,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在高夯带领下,东北师大创新实验区规模已遍布14个省、46个县市的219所中学,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高夯在开拓实验区的同时,一心扑在破解基础教育实际教学难题上。他发现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的“断裂”,敏锐地感觉到需要在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架起必要的桥梁,让师范生和一线教师能够从高等数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学数学。历时6年,高夯出版了《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材,在全国师范大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已被30多所师范院校使用。高夯通过他的课程和教材改变了基础教育领域老师看待数学、看待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无数学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本报记者 赵准胜)